关于组织2025年苏州工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6-30 阅读量:


各二级学院(部)、各部门:

为进一步引领教师投身教育教学创新改革,选拔优秀教师(团队)参加江苏省第六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比赛,现组织2025年苏州工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分组

本次校赛设置基础赛道、产教融合赛道、新教师赛道、人工智能+赛道。

基础赛道按照“四新”建设、基础课程、课程思政等领域和参赛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分组,设3个组别、12个类别。具体如下:

组别一:正高组(新工科、新文科、基础课程、课程思政);

组别二:副高组(新工科、新文科、基础课程、课程思政);

组别三:中级及以下组(新工科、新文科、基础课程、课程思政)。

二、参赛对象及名额推荐

(一)参赛对象

1.基础赛道

我校在职教师,主讲教师近5年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若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

2.产教融合赛道

我校在职教师,主讲教师近5年讲授参赛课程(应为列入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2轮及以上必须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至少包含1名从行业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且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时间须达到2年及以上。

3.新教师赛道

我校新入职教师(2024年1月1日后取得教师资格证),年龄需在40周岁以下(1985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以个人形式参赛。

4.人工智能+赛道

我校在职教师,主讲教师近5年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若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

(二)名额推荐

基础赛道:各单位根据要求足额推荐3个名额(正高、副高、中级及以下各1个),正高组和副高组获得省级及以上各类教学建设项目或者省级教师教学竞赛第三层次及以上的老师优秀推荐,中级及以下组获得校级及以上各类教学建设项目或者校级教师教学竞赛第三层次及以上的老师优先推荐。

产教融合赛道:有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省级重点产业学院、省级产教融合一流课程的所在单位至少推荐1个名额。

新教师赛道:各单位根据要求至少推荐1名选手参加,获得校级教师教学竞赛第三层次及以上的老师优先推荐。

人工智能+赛道:各单位根据要求至少推荐1个名额。

教师个人(团队)及参赛课程只能选择其中一个赛道进行报名,不得兼报。

已获省赛特等奖的负责人不能再次参加校赛。

请申报2025年省赛培育项目的教师(团队)积极参加。

请各单位严格审查参赛教师(团队)资格。有以下情形者不得参赛:有学术不端或者师德失范行为的;在政治、学习、科研和生活等方面有违法、违规、违纪情况的。

三、材料准备

各位参赛教师请按照第五届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要求提交电子版材料,具体如下:

(一)基础赛道(详见附件1)

1.申报书

2.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

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体现课程教学的创新举措、过程与成效。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等,采用教学实验研究的范式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

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应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

报告包括摘要、正文,字数不超过4000字。

3.证明材料

(1)须截图以PDF格式上传教务系统中课程已完成学期的开设信息,参赛课程名称须与教务系统中显示情况一致。

(2)成果支撑材料目录及相关证书

4.课程教学大纲

5.课堂教学实录(1学时,45分钟),教师自行录制。

(二)产教融合赛道(详见附件2)

1.申报书

2.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

应密切围绕高校与社会或行业企业主动合作、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需求、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发展、组织模式创新与教学模式改革等产教融合方面的内容,以教学研究的范式,聚焦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协同办学的机制等,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

报告包括摘要、正文,字数不超过4000字。

3.证明材料

(1)须截图以PDF格式上传教务系统中课程已完成学期的开设信息,参赛课程名称须与教务系统中显示情况一致,由教务处出具参赛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内容比例证明,应不少于30%。

(2)行业企业参与教学相关证明,即人事聘任协议或产教融合项目合同等,签订时间在2年及以上。

(3)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支撑材料目录及相关证书。

4.课程教学大纲

5.课堂教学实录(1学时,45分钟)),教师自行录制。

(三)新教师赛道(详见附件3)

1.申报书

2.教学实施报告

应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等,体现课程教学的创新举措、过程与成效。

报告包括摘要、正文,字数不超过4000字。

3.证明材料

高校教师资格证书、教师教学竞赛获奖证书。

4.课程教学大纲

5.课堂教学实录(1学时,45分钟)),教师自行录制。

(四)人工智能+赛道(详见附件4)

1.申报书

2.创新成果报告

应立足于人工智能时代课程建设特点和教学实际,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有效分析与总结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模式和成果转化,形成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改革的新范式。

报告包括摘要和正文,总字数不超过4000字。

3.证明材料

(1)须截图以PDF格式上传教务系统中课程已完成学期的开设信息,参赛课程名称须与教务系统中显示情况一致。

(2)成果支撑材料目录及相关证书

4.课程教学大纲

5.课堂教学实录(1学时,45分钟)),教师自行录制。

四、材料提交时间

请各单位积极组织本单位初赛,选拔优秀教师推荐参加校赛,将推荐汇总表(附件5)纸质版(一式一份)于9月19日前交提交至教师发展中心(知新楼406),届时教师发展中心将建群并邀请参赛教师于9月26日前将参赛材料上传至理工云盘。参赛材料除申报书和汇总表之外,其余不得出现参赛教师姓名及所在单位等个人信息。

五、校赛组织

校赛评审标准与第五届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审标准一致(详见附件7),学校暂定于10月组织校赛现场评审,参赛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进行不超过12分钟的教学设计创新汇报或现场说课展示(新教师赛道的现场说课展示针对申报课程,不是针对提交的1学时的课程教学实录的说课),专家依据参赛教师的汇报进行8分钟的提问交流。

现场汇报使用课件用Office制作,格式应为PPTX,全屏显示比例16:9,课件不超过400M,课件中不得包含任何音视频文件,课件中不得出现参赛教师姓名及所在单位等个人信息。

六、奖项设置

各赛道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

七、其他

教师发展中心在苏工云盘分享了教创赛相关资料,可查阅学习,链接如下:https://pan.szut.edu.cn/share/2274742dc766f52b97beb49326

学校从基础赛道各组别、产教融合赛道、新教师赛道、人工智能+赛道获奖中择优推荐参加省赛。

教师发展中心联系人:郑老师、张老师,联系电话:52251162。

教师发展中心

教务处

2025年6月30日

附件:

1.基础赛道附件

2.产教融合赛道附件

3.新教师赛道附件

4.人工智能+赛道附件

5.苏州工学院2025年教学创新大赛推荐汇总表

6.第五届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通知(含评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