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生组织、团支部: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 “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 “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经研究,决定在全院范围内开展 2025 年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奋楫笃行新时代,担当作为新征程
二、活动对象
商学院全体学生
三、活动时间
2025年7月1日——8月20日
四、团队组织
结合实际要在院级层面建立院级重点团队、指导团队、团支部小分队和个人四级社会实践网络。学院将向学校推荐两支重点团队作为校级团队,其余按照立项情况设为院级重点项目团队和一般项目团队。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和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贯通,努力掌握这一科学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寄语精神、《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一、二卷)等内容,面向基层群众和青少年群体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接地气的宣传宣讲。
2.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组织青年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场馆开展仪式教育、学习体验、调查研究等,深刻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树立爱党报国信念、担当时代使命责任。
3.中华文化传承团。组织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广泛开展和参与非遗展演、文物保护、艺术创作、展馆研学等实践活动,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4.乡村振兴促进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精神,组织青年学生深入乡村特别是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运用专业知识开展科技支农以及卫生医疗、基层治理、生态环保等活动。鼓励通过在基层团组织兼职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乡村发展、投身乡村振兴。
5.基层服务践行团。组织青年学生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在基层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紧密结合自身学科专业,广泛开展校园文化宣讲、科技推广、健康义诊、教育帮扶、法治宣讲、金融普及、环境保护、粮食节约等特色实践服务。
6.民族团结实践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重点围绕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开展社会实践,通过走访调研、志愿服务、结对交流等方式,深度挖掘民族团结典型案例和人物故事。实践成果将通过分享活动生动展现江苏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深入阐释民族团结进步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深刻内涵。
另外可结合实际开展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工作,以故事叙述、案例分享、典型宣讲等形式创作微信推文,讲清楚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重点深入挖掘宣传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区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和现实图景。(见附件3)
7.返家乡专项。鼓励大学生通过创青春公众号“返家乡”栏目积极申报实践岗位,通过政务实践、企业实践、乡村振兴、公益服务、社区服务、兼职锻炼、文化宣传、网络“云实践”8种方式充分感受家乡变化,引导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感知社会、热爱家乡、服务群众,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成才道路。
8.希望班专项。围绕希望班建设,重点关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尤其是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开展学业辅导、自护教育、美育服务、素质拓展等形式的支教活动。
9.学科与行业调研专项(挑战杯支持专项)。鼓励师生围绕学科中有科研价值的课题,积极前往相关单位和机构开展走访、调研、实践活动,将学习专业知识与参加专业实践相结合,考察行业领域发展情况,提升大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0.“资助伴你行”暑假资助宣讲专项。学院结合资助宣传大使、研学实践活动,鼓励和指导学生前往家乡、实习地,走进中学、社区、村委会、困难群众家庭等,开展资助政策及学校资助工作成效宣传,将政策宣导以及党和国家、学校的温暖送到基层,将发展型资助育人理念传递给更多有需要的困难学生及家庭。(见附件4)
11.就业实习实践专项。鼓励大学生利用暑假主动到企业去、到基层去参与不少于半个月的就业实习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及早树立职业规划意识,提前适应职场环境,积累工作经验,提升综合能力,助力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
12.“宝藏职业大发现”社会实践采风专项。鼓励师生深入走访调研,以真实案例展现毕业生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升级等进程中的故事,以过硬的专业性、敏锐的感知力、高度的认同感,投身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图文结合用心用情描绘高校毕业生“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青春风采。(8月15日前上交作品,采风活动成效明显的,以视频和图片为主要形式,以通讯稿形式上交。在8月底前,在团委公众号和苏州工学院智慧就业公众号同步推送,优秀的作品报送至教育部宣传教育中心。)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网络报备和工作点评
2025年将继续建立重点团队pu平台网络备案制度。实践活动期间,相关实践团需将相关视频、文字、图片等信息实时上传pu平台进行集中展示,并重视线上评比活动。活动结束后,将根据pu平台上各团队报备及展示情况并结合线下评审,遴选和通报表扬一批校级“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优秀单位、团队、个人和成果。未登记报备的团队,不能申报任何级别的奖项遴选。
2.提前谋划部署,打造多元格局
要求每个学生要努力做到“三个一”,即整个暑期要有一周以上的社会实践活动时间;认真填写一份《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认真撰写一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
3.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覆盖
组织协调学院新闻中心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深入宣传报道,不断挖掘宣传实践团队的鲜活经验和创新做法,生动反映社会实践的新进展新气象,不断提升“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品牌传播度和社会影响力。
商学院
2025年7月4日